DB33T 471.1-2016 大口黑鲈苗种繁殖技术规范
ID: |
19215E5A45A547BEA0ECD1135110D6A0 |
文件大小(MB): |
0.23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6-7-19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150,B52,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471.1—2016,代替 DB33/T 471.1-2004,大口黑鲈苗种繁殖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2016 -03 -18发布,2016 - 04 - 18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471.1—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修订。 本标准代替DB33/T 471.1-2004《无公害加州鲈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改为《大口黑鲈苗种繁殖技术规范》;,——删除了“定义和术语”(见2004版的第3章);,——增加了产卵池塘的要求(见第4章);,——修改了对亲鱼的要求(见5.2,2004版的5.1);,——增加了亲鱼产前培育(见第5章) ;,——修改了产卵亲鱼的放养密度和配组比例(见6.3, 2004版的7.3);,——修改了鱼巢设置(见7.1,2004版的6.2) ;,——增加了孵化方法(见第8章) ;,——删除了“鱼种培育”、“主要病害防治”和“鱼种运输”的章节(见2004版的第9章、第10章和第11章) ;,——增加了苗种繁殖技术模式图,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湖旺水产种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金、杜建明、胡大雁、朱 强、姚高华、陈小明、费志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 471.1-2004,DB33/T 471.1—2016,1,大口黑鲈苗种繁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口黑鲈苗种人工繁殖的环境要求、池塘要求、亲鱼培育、繁殖准备、产卵、孵化、出鱼与运输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大口黑鲈的苗种人工繁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 21045 大口黑鲈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98 大口黑鲈 亲鱼、鱼苗和鱼种,3 环境要求,环境应符合NY 5361的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NY 5051的要求;交通便利,4 池塘要求,池塘分亲鱼池及产卵池二种,其要求见表1。池塘池底平坦,池底淤泥≤20 cm,保水性能好,表1 亲鱼池及产卵池要求,池塘类别,面积(m2),水深(m),备 注,亲鱼池,667~6667,1.0 ~ 2.0,早繁则以在池塘上方搭建保温大棚为宜,产卵池,667~6667,1.0 ~ 1.5,塘埂及池底无砂石、螺蚬等等;塘埂坡比≥1:3,5 亲鱼培育,5.1 池塘准备,放养前15 d~20 d,每667 m2用生石灰100 kg~150 kg化浆后泼洒消毒,放养前7 d进水,保持水深80 cm~100 cm,5.2 亲鱼的选择,DB33/T 471.1—2016,2,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从良种场引进,或从养殖池塘选择同批养殖、个体具明显生长优势、体重≥600 克/尾的个体作为亲鱼。种质符合GB 21045、SC/T 1098的要求,5.3 放养,每667 m2放养500 kg ~800 kg亲鱼。2月份,当大棚培育池水温12 ℃以上时,应将雌雄鱼分塘,5.4 投喂,5.4.1 饲料,冰鲜鱼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配合饲料以膨化浮性颗粒为宜,卫生和安全限量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要求,5.4.2 投饲方法,以冰鲜鱼为主,配合饲料与冰鲜鱼交替投喂。冰鲜鱼日投喂量为大口黑鲈体重的2%~4%;每天投喂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配合饲料在1 h内吃完为宜,视天气和鱼的摄食情况适时增减,5.5 水质管理,整个培育过程中池塘水质符合NY 5051的要求。保持水位1.0 m~1.5 m,透明度30 cm~40 cm。视池水的肥瘦情况,可施用有机肥、氨基酸肥料或水产微生物制剂来调节,5.6 日常管理,做好巡塘及养殖记录,定期检查性腺发育情况,6 繁殖准备,6.1 产卵池,产卵前半个月清除池塘中的杂物,按5.1的方法做好产卵池塘的清塘消毒、进水工作,保持池水透明度25 cm~30 cm,6.2 孵化池,孵化池宜采用保温大棚的水泥池,面积10 m2~30 m2,池深0.6 m~0.8 m,6.3 鱼巢,人工鱼巢以棕榈片为宜,选择宽度大于30 cm的棕片,使用前去除木质硬化部分,并经过清洗、消毒、曝晒,6.4 亲鱼配组,当水温达到15 ℃以上时,挑选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手摸鱼腹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雌鱼及轻压鱼腹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鱼,按雌雄比1∶1~1.5配组放养到产卵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667 m2放养100 组~150 组,DB33/T 471.1—2016,3,7 产卵,7.1 鱼巢设置,亲鱼放养后的第2 d,在产卵池塘岸边水深50 cm位置每间隔1.0 m~1.5 m设置鱼巢1个,将棕榈片沿池塘岸边的坡底平放并用细竹杆扦插固定,7.2 产卵管理,7.2.1 受精卵收集,亲鱼放入产卵池塘后第3 d下午开始每隔24 h检查鱼巢,发现粘有卵粒应及时收……
……